创业老板们如何提升心力管理能力?

分享嘉宾:飞儿  刘思毅创业成长教练

分享提纲:

一、为什么心力不够,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方法论+ 案例 + 分析 + 动作建议

三、作为刘思毅的教练,怎么保持他的能量。

四、总结。

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当今困扰着几乎所有的创业者。

这个问题影响多大,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应该深有体会。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能够在创业的路上让自己的状态更好,从而获得更好的生产力,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心力管理能力。

今天我们就从心力不够的原因、解决方案以及案例来分享,希望能够给到大家带来启发。

第一部分:为什么心力不够,什么原因造成的。

导致我们心力不够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内耗

、为什么内耗会消耗我们的心力?

内耗会导致漏电,还没怎么用就少了好几格电量。

想象一下如果手机有两个操作系统,一个说下载更新,另一个说没有收到主人的指令不可以下载,

它俩相互不妥协,在外界的我们看到的手机屏幕可能是关着的,没有任何操作,但谁知道两个系统在打架,所以你们能想象这样的状态你屏幕都没开过就肯定没电了。

这是不是我们脑子里经常会有的状态?两个“我”在打架。这两个我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和脑的冲突。

、为什么创业者容易内耗以及内耗的原因是什么?

创业者每天都要面临很多的决策,每一项决策如果错了可能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容错率极低的环境中,我们会特别害怕犯错,做错决定,因为我们很清楚,所有的风险和错误最后都需要我们承担,而“害怕承担责任”就会导致不断内耗。

所谓的“承担责任”,有时候是金钱的损失,有时候是人员的流失,也有时候可能只是需要我们去对自己承认自己错了,

而最后一项可能往往是最难的,因为对我们的头脑而言,承认自己错等同于自己无能,愚蠢,

这是我们的自我无法接受的,所以为了不成为最终的那个“无能愚蠢的人”我们心脑就不断打架。

、创业者最容易产生内耗的事情有哪些

1.想做好人但自己心里又不舒服

2.自己想要做的事和外界的标准不一致的时候

3.员工提要求但自己不能满足时

4.害怕承担后果的时候

、内耗对于创业者来说危害更大

内耗会使我们丧失生产力,无法前进,而创始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会给整个公司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因为公司的发展需要紧跟市场的变化,而快速并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是公司能否顺利前进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内耗过多会让创始人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在这种每天处于漏电模式的状态下卷自己会透支健康,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原因二:自以为是

、为什么“自以为是”会消耗心力?

“自以为是”是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而不止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那种看得见的骄傲,自以为很厉害的状态。

很多的“自以为是”隐藏的非常深,难以被察觉,因为他们只是我们个人的认知体系和信念所带来的一种思维模式。

而恰恰这些隐形的“自以为是”才是真正消耗我们心力的。

“自以为是”通常表现为“我觉得”,“我认为”,“我以为”,“应该”,“凭什么”,“怎么可以”,“怎么可能”等形式潜伏在我们大脑中,

而这些想法会在当外部的环境没有按照我们大脑认为的那样,就会让我们产生各种不满意、不服的情绪甚至对抗、防御和自我怀疑。

因此我们会花费大量的心力去想办法解决这些所谓的外界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消耗只需要我们思维的转变就可以很好的被“解决”。

、创业者普遍有的自以为是有哪些?

“我觉得”团队太弱了,能力不行,大家都没有责任心和自驱力;

“我觉得”我的产品很好,卖不出去是团队没有能力以及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我以为”员工提出反对意见是他不服管;

“我认为”员工拿了我的薪水就“应该”尽心尽力的把事情做好;

员工拿了我的钱“凭什么”还要我提供情绪价值;

公司上下大家都很尊重我,新来的中层“怎么可以”当众反对我

等等。。。

、自以为是会给创业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自以为是”除了让我们陷入到一种负面的能量状态,消耗大量的心力去对抗和试图纠正,完全没有办法解决任何问题,

因为即便采取某种手段一时解决了,那也只会是表面的问题,就如冰山理论,

我们看到的都是水面上的那些症状,而真正导致这些症状发生的是我们底层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如果这些不改变,我们会解决一个症状接着类似的问题还会再发生,一次次的重复,始终负重前行。

第二部分:方法论+ 案例 + 分析 + 动作建议

如何解决内耗

公式:觉察– 接纳 — 选择 — 行动

•觉察自己内耗的原因是什么:害怕后果?害怕别人的评判?害怕自己不是好人?等等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有的情绪以及“我正在内耗”这件事:

接纳自己可能缺乏能力,有私心,有点自私,有点怂,不想承担责任;

接纳自己害怕,焦虑,迷茫;接纳自己在内耗,需要成长,心还不够强大。

•选择自己想要去到的方向:我承认自己缺乏能力,我去学习或寻求帮助;

我直接表达我的需求和不满或放下争取;我勇敢的向前冲并承担后果还是放弃等等。我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件事?

•行动:想好了就去做

案例1: 如何平衡公司职能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薪资差距?

业务人员的总收入比财务和HR的高,而这两个岗位是清楚所有员工薪资,老板年底想给业务中层多发20K的奖金被HR和财务人员干预,因为这件事开始内耗。

公式运用:

•觉察内耗原因:老板心中财务和HR的薪资已经没有空间了,但两位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害怕他们离职。

•接纳:接纳自己害怕失去,接纳自己就是觉得这两个职位没有业务人员值钱,接纳自己可能会失去2位重要员工

•选择:积极的面对,坦诚表达,即便失去也愿意承担后果

•行动:对二位表达高度认可、重视和感谢,以私人名义给贵重一点的礼物请吃饭,但明确公司立场希望得到二位理解

案例2: 对于曾经的“恩情”,如何才能还完?

曾经在创业初期,有位帮助过老板的朋友在4年后向老板借钱。

老板不愿意借但自己又觉得愧疚,毕竟这人曾经帮助过自己,现在他有难我又不愿意帮助,因为这件事内耗了一个晚上。

公式运用:

•觉察内耗原因:当初的帮助也不是特别大,但这些年心里是感谢的,但自己就是不愿意借钱,但又觉得自己这样有点不够意思,所以不想借钱又评判自己抠门,无法自洽,做到心安理得。

•接纳:接纳自己不愿意借钱给别人,接纳自己抠门

•选择:找到心里觉得这份恩情的心里价值(给多少钱自己就觉得不欠人情了?),坦诚表达

•行动:发微信拒绝借钱诉求,但感谢对方曾经的帮助,发红包感谢对方。

案例3: 在坦白从宽和侥幸心理产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

有一批货是不符合检验标准,如果客户没有抽查到就过了也就不用承担损失,如果抽查到不合格会面临失去信誉并罚款,

而坦白告知客户可能会面临因为没有按照交货时间完成,因此产生违约金,于是老板内耗不知道怎么办。

公式运用:

•觉察内耗原因:害怕承担违约金所以不敢告知客户实情,但又害怕被查到带来信誉上的损失。

•接纳:接纳自己产品没做好,接纳自己有侥幸心理,接纳自己不想承担经济损失的责任。

•选择: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虽然有经济上的损失,但能够心安理得

•行动:主动向客户说出实情并同时重新把货补给客户。

案例4: 当重要的员工提出你无法或不想满足的要求时,该如何应对?

公司HRD觉得薪资待遇不公平,虽然涨幅10%,但涨薪后被安排业务上的工作,对老板抱怨,但老板对其期待就是希望在这个薪资下做更多的事。

公式运用:

•觉察内耗原因:原本招进来的时候,公司人员快速扩张,该岗位的工作量较大所以老板答应了相对较高的薪资。

后来公司裁员后,招聘工作和人员的管理工作少了,导致该岗位的工作量不饱和,老板希望能够把HRD的工作时间撑满,

于是增加了一些业务上的工作,因为不希望看到他拿着高薪却闲着。

•接纳:接纳别人有不满,接纳自己有小心思,接纳和员工的想法不一致。

•选择: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行动:把这样安排工作的原因坦诚告知对方,给了对方一个红包。

案例5: 想要辞退一个有过巨大贡献的员工时,如何开口?

由于公司战略调整,需要辞退公司的Top sales,员工没有任何的过错,老板感觉没有辞退的理由,难以开口内耗了很久。

公式运用:

•觉察内耗原因:觉得没有合理的辞退理由,觉得对方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但要辞退感觉自己理亏,而且知道对方又是一个比较强势且情绪比较大的人,害怕辞退后会把情绪传染给其他留下来的人。

•接纳:接纳自己必须先考虑公司发展需求,接纳自己必须自己做“坏人”,接纳对方可能会有情绪。

•选择:坦诚沟通,补偿一分不能少,给予认可和感谢。

•行动:表达感谢和认可,坦诚说出辞退的真实原因,祝福,N+1。

如何摆脱“自以为是”

公式:觉察– 挑战 — 选择 — 改变

•觉察思维:当有情绪产生的时候,或遇到困难让自己不那么舒服和自洽,先觉察自己是否带着“自以为是”的这种思维。

•挑战自己:当自己的确带着“我觉得”,“我认为”,“我以为”,“应该”,“凭什么”,“怎么可以”,“怎么可能”的思维时,

反问自己“我觉得和我认为,别人就一定也要一样想吗?”,“我以为但实际是怎样呢?”,“为什么我认为应该别人就非得满足我的应该?”,“凭什么不行?”,“怎么就不可能呢?”

•选择新的状态:当我们自我挑战后会发现原来我们的情绪是由于自己的思维认知带来的,

当我们能够看到其实外界不是非得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我们可以选择接纳和允许外界的不同,换一种思维,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和自己过不去。

•改变行为:当原来的方式没有好的效果,我们改变了思维方式后也需要去换一种行为方式,

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复盘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方法。

案例1: 团队能力太弱,做的事情都达不到我的要求

当我们出现这样的想法,我们就会陷入到一种非常焦虑,生气,无奈的情绪中,并且还会让自己变得很忙,

因为不满意团队的工作,于是就会想办法自己做或盯着每个细节,久而久之自己就有想摆烂的冲动。

公式运用:

•觉察自己:“我觉得”团队能力弱,“我认为”他们“应该”要达到我的要求才算合格,“我认为”我的员工“应该”具备我的能力。

•挑战自己:“我凭什么觉得团队应该要达到我的要求才算合格?”;“真的是团队弱吗?会不会是我没有用好他们?”;“如果员工达到了我的标准,我有能力留住他吗?”

•选择新的状态:团队是否遇到困难了?我是不是没有把目标说清楚?结果重要还是过程和形式重要?我是不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与我不同?

•改变行为:从指责和自己生气变成说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问员工需要什么支持来完成。

案例2: 有一个中层总跟我过不去,经常在我提出想法的时候反对我或质疑我

作为老板,我们都希望下属无条件的认可和执行我们的想法,当有一个“刺头”出现在我们身边并且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挑战和不舒适,我们本能就会想要把这个麻烦解决掉。

但如果我们只在乎别人是否让我们开心而忽略这种不舒服带来的价值,可能最终损失的是我们。

公式运用:

•觉察自己:“我觉得”他就是在跟我做对;我是老板他“怎么可以”这样跟我说话?;

“我认为”他就是一个麻烦,虽然能力强但他也“不应该”每次都提出质疑或不认同。

•挑战自己:“他是真的想针对我这个人吗?”;“有没有可能他只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才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跟我说话的方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假如所有人都认可我的想法,真的能够帮助公司发展吗?”;

•选择新的状态:如果对方是一个对公司有价值的员工,我们可以坦诚与他交流,问清楚是否真的是有针对我们还是只是想把事情做好,

同时也能够把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不是去猜对方的意图。

•改变行为:在每次遇到他人的不认可先放下自己的防御,认真听对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有不确定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确认对方想要表达的和自己理解的是否一致。

案例3: 高薪聘请了外部高管也花钱让团队去学习,但年初定的业绩目标完全达不到

当公司经营不善或者老板想要快速增长时,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一套策略,

但往往这个策略是没有经过客观分析和评估,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想象执行,因此经常会花费很多钱去请外来的和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最终落空的结果。

公式运用:

•觉察自己:“我认为”高薪聘请外援能够帮助我解决业绩问题;“我觉得”公司经营不善是现在的团队不行;

“我觉得”我花钱让员工去学习,“他们就应该”有能力完成我定的目标;“我觉得”我定的目标和我的策略是合理的。

•挑战自己:“要达成目标是否外援就能解决?”;“究竟有哪些主观和客观因素会影响我的目标?”;

“我凭什么觉得请外援来就能帮助我把我做不到的事情完成?”;“我的目标真的合理吗?”;“我提升什么能力能够更好的带领团队完成我的目标?

•选择新的状态:老板把自己也当成要完成业绩目标中需要被评估的一个因素,放下“想当然”的思维,

带着抽离的状态看待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行为,团队的问题是什么?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双方需要提升的是什么?成为一名观察者。

•改变行为:开周期复盘会,把自己当作团队一员一起复盘,共同设定一个大家都认可并且有信心的目标

案例4: 员工工作达不到要求,老板不敢批评或处罚

很多老板特别害怕批评或处罚员工,原因主要是害怕失去和想做好人。

这种情况为什么又和“自以为是”有关联呢?其实因为那个背后的信念是“我觉得不批评才算好老板“,

“我认为做一个不批评不处罚的老板就能让员工好好工作”,“批评员工一定会得罪他”等等,

这种思维也是一种自以为知道员工想要什么,自以为这样做就能够留住员工的思维。

公式运用:

•觉察自己:“我认为”做个好老板就能够让员工好好工作,帮助公司发展;

“我觉得”好老板就是做烂好人;“我觉得”批评和处罚会让员工离开;

“我觉得”我的容忍能够换来员工的感恩;“我觉得”我不处理,下一次员工就会自己改过来

•挑战自己:“我凭什么认为不批评不处罚员工就会觉得是对他好?”;

“不批评、不处罚、不纠正对公司负责吗?对其他人公评吗?”;“我不批评员工到底会感恩还是觉得我也不在乎?”

•选择新的状态:员工做错了不带着情绪的表达,用客观事实告诉员工他错在哪里,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是什么,需要他为此承担什么。

让员工意识到公司和老板有底线,对每个人公评,赏罚分明。

•改变行为:员工做错事不要当众批评,私下沟通,让员工留住面子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老板的想法。

部分:作为刘思毅的教练,怎么保持他的能量

、641是如何解决内耗

641经常会有很多小九九,比如对网友的负面评价,比如因为向往言论自由被封号,比如和会员起争执,还有关于自己想要的和道德之间的博弈会让他感觉被限制,

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教育,团队分钱等等。

在他每次有这样的内耗找到我的时候,我们就是通过上面所说的公式进行对话:

先找到真正内耗有情绪的原因,再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允许他人的想法和行为,选择自己想如何面对处理,最后行动向前走。

很早之前,在一次关于内耗的沟通中我问他,如果你无法解决你的内耗你会怎样?

他说“我还是会向前走”,所以这成为了641快速解决内耗的一个思维,有问题解决不了也要向前走,

至于还没有搞明白内耗的原因有时间再探索,但不会影响向前走。

、641也曾经有过严重的能量不足,他是如何调整过来的

641的能量不足来自于能力太强,思维太敏捷,于是生活和工作节奏太快,因为能力越强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因此会给自己设定特别多的To do。

在我刚认识641的时候,他的习惯就是不断的用新的to do 去替代原来的to do, 

同时,无论是直播还是日常工作中都给了超出自己正常身体能够输出的能量,状态特别亢奋,每次拿到话筒说话非常用力,因为怕别人接收不到他的能量。

而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作为他的教练一直会提醒他慢一点,有时直播我也会在公评上提醒他。

除此之外,他还学会了充分休息,不去讨好而是需要一个人独处就必须满足自己,做一些能够关注自己身体的活动,

如瑜伽、普拉提、冥想。他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内耗,有问题直接来找我,几句话可能就解决了内耗问题,从而快速轻装前行。

他卸下了CEO的身份,因为那是他一直觉得他不擅长而且会耗费他大量心力的事情,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最终他决定专注于做自己最擅长且喜欢的IP,把公司内部的所有工作交给了团队去做,

让Allen和Toby去完成公司的管理任务,他退出幕后,只管在台前发光,把团队的责任还给了团队,让团队来托举他,

他作为创始人和IP提要求,告知目标,让团队想办法去完成。

、641作为父亲,在不降低原本高输出的工作状态,如何能够在增加一个角色后还能保持状态?

自从做了父亲,641需要和自己的父母相处,需要有时间陪孩子,需要增加输出的内容,需要学习如何养育孩子等等。

这个新角色给641带来的是很多外界的不理解和指手画脚,在什么是“正确的”养育,什么是道德的,

和本人想要的发生冲突时,摆脱外界的限制,接纳和允许一切的发生,别人的不同而坚定的做自己,向前走。

不内耗,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保证休息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做让自己滋养的事情,不讨好,不背负别人的责任,

只要带着这样的状态就能够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心力去做重要的事。

最后就是时间管理,641一直是一个会给自己做To do list的人,

执行力和行动力超强,他从来不会没有动力,他的课题是放慢脚步,享受当下,用心感受,

所以即便现在做了父亲,在合理的安排时间,不但没有让自己更忙,反而会更坚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不用浪费精力去做的。

部分总结

创业者想要提升心力,除了补充生理能量,如足够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低强度运动之外,还需要防止精神上的漏电,避免长时间内耗。

同时放下自以为是的状态,能够让我们减少那些不必要的与外界对抗的概率,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的能量,

不在不必要的事物上消耗,因为无论我们怎么从外界补充能量,都抵挡不住我们内在的消耗。

部分:问答环节

问题1: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培养团队成员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只有在自己向往或恐惧的事物上展现出超级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没有获得真正能够激发内在动力的东西,那就做什么都会觉得困难,不值得,无趣,没有任何所谓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获得,

因为这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动力。

所以老板需要去认真了解员工到底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除了一份收入以外的东西是什么?

可能会是更多的财富,可能是认可,价值感,成长等等。有了内驱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变好了,因为那是为了他自己而奋斗。

问题2:如何更好的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合伙人能力跟不上怎么办?

首先我们找合伙人是为了有个人能够补我们的短,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企业目标,基于这一点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共识才能合作。

合伙人需要谈妥的是分钱和控制权,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那就不会有特别大的分歧,无非就是沟通和情绪价值的一些问题。

好的关系一定是多沟通,相互尊重和理解。

关于能力方面,把适合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是关键,不要对任何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觉得对方能力不行最好是沟通表达自己对对方具体有什么期待,看看对方能否满足或愿不愿意学习提升自己,

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不要对别人有期待而别人却根本不知道。

问题3:如何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避免过度工作导致的身心疲惫?

每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定义不同。要能够达到我们自己内心的平衡,

首先需要问一下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想追求的,而现在差距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外部很多声音告诉我们,我们人生不能只有工作,还得有家庭、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等。

但有的人却就是喜欢工作,很享受,那这样就是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因为工作让身心感到疲惫,就去问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它们当下需要什么?需要休息吗?需要美食?需要放空发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等等。

给自己定期的充电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前行,平衡没有标准答案,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

问题4:女性创业者,要兼顾家里带娃家务等琐事,随时面临情绪挑战,需要调整能量状态,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作为一位母亲,一定希望给孩子带来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才是最好的礼物。因为无论如何,孩子一定会传承我们一切的好与不好,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比如说,我们是一个很操心的人,不好好关爱自己,而我们生的是女儿,她们长大后就会和我们一样,成为一个操心不关爱自己的人,

因为孩子是会复制父母的人生直到他觉醒,相信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想要达成这个结果吧。

所以作为女性,先关爱自己,滋养自己,你的状态好了,情绪会更加稳定的同时,

也会有更多的能量去投入工作以及和孩子的互动。至于那些琐碎的事情,要善于辨别那些事情真的很重要吗?不做会怎样?一定要你来做吗?

学会抓大放小,不要把过多的经历放在那些不会带来特别大的效果的事情上,

学会授权和放手,成为一个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家庭中的优秀领导者,善用智慧而非亲力亲为。

问题5:在决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减少焦虑和压力?

在决策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我们的这次决策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

客观的评估这个过程中什么是我们可控的,什么是听天由命的。对于我们可控的部分,我们需要做到什么才能够确保至少风险不是由内部造成的?

至于不可控的部分,尽可能的去分析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应对这些外部不可控的风险,我们有哪些对策?

我们要把所有我么能够想到的外部风险全部列出来,找到对策,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而如果即便那样还是发生了我们没有预计到的风险,那也只能接纳,事后做复盘,把这次的经历作为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

关于我们的压力和焦虑,往往是有时候我们害怕失败所带来的损失后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也有时候决策错误并不一定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我们仍旧会有焦虑和压力。

前者就如上面所说,需要做足功课,至少不能是因为没有尽力而带来的决策错误,

而后者就是自己害怕决策错误被评判,被否定,而否定自己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允许自己犯错,在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一句“错了也没关系”就能给内心带来平静。

声明:本文显示的内容是朱雀通过收集、整理朱雀会员在社群中分享的信息以及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而形成,本文内容不代表朱雀的任何观点,仅供您参考之用,朱雀不对本文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如您认为本文内容存在侵犯您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请您及时联系朱雀,朱雀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财税人力心力

小老板怎么分钱?拍脑袋就行!!

2025-2-7 17:21:34

会员库

【流量主】梓源Alex 深圳翱翔科技CEO

2025-2-15 23:01: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